May, 2024【新北瑞芳】猴硐越嶺三貂嶺(柴寮古道+中坑古道健行)|探訪礦業遺跡與山林風光
三貂嶺越嶺猴硐路線,由三貂嶺步道(碩仁國小至五分寮福興宮)、中坑古道(五分寮福興宮至烏塗窟山越嶺鞍部),以及柴寮古道(烏塗窟山越嶺鞍部至侯硐),三段步道所串連,沿途有瀑布、駁坎、古厝、土地公廟、壺穴、鐵道、礦村等景色,淙淙水聲伴著翠綠林蔭,是條清涼宜人,景觀多樣的健行路線。
猴硐,地名源自當地的山洞有猴群出沒,所以稱為「猴洞」。日據時期,猴洞因開採煤礦而繁榮,成為煤鄉,居民多從事礦工,由於不喜歡洞裡有水,因此將猴洞的「洞」改為「硐」「ㄊㄨㄥˊ」,以求吉利之意。民國51年(1962年),政府以「猴」字不雅而改名為「侯硐」;直到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因當地居民陳請,於是政府又將「侯」改回「猴」。
天氣預報顯示下週會連續下雨幾天,趁著週末天氣不錯,趕緊來去走個古道。下午兩點從林口出發,三點左右抵達猴硐車站,附近幾個停車場都已停滿車,於是沿著柴寮路繼續開到底,然後左轉過復興橋,再右轉往三貂嶺車站方向開,不一會兒發現到路旁有一處白線空地,剛好可以停一台車,停好車後輕裝出發。
時間已是下午3點,路口有一位警察小哥在指揮交通,向小哥詢問古道入口在哪,小哥告訴我方向,並建議我這個時間不建議上山,說山上有個點比較容易迷路,之前發生過山難。
我跟小哥說沒關係我去走一下,便朝向登山口前進。經過柴油機車庫咖啡(由舊柴油車庫改建)和內寮仔(昔日礦工宿舍),右轉即可看見柴寮古道的指標,下方還貼著一張虎頭蜂螯人的警示牌。
柴寮古道,由猴硐至瑞芳的福興宮,全長4000米,雖然時間已近傍晚,但路程距離不長,也沒什麼好擔心的。雖然目的地是三貂嶺車站,但心中打算若天黑來不及走完,頂多從五分寮福興宮下山,再慢慢走去瑞芳車站就行了。
古道一開始是石階路,然後轉為寬敞的土路,看起來應該是以前的車道。途中又個岔路,指示牌寫著「天車間」,這是當年「瑞三本鑛」在山林裡留下許多設施之一。天車間利用捲揚機拉動礦車,配合著軌道運輸,對礦業歷史有興趣的,不妨可以順路去看看。
從登山口步行約20分鐘後,會經過一處鐵皮屋民宅(柴寮13號),看似已經無人居住,門口擺放許多堆好的木片,還停著一輛已完全荒廢的老式三輪機車。
由此,山徑道路會逐漸縮減,最好轉為山徑,再往前行不久,經過「周家古厝」岔路口,不過今天時間已晚,取直行往三貂嶺車站的方向前進。其實猴硐山區還留存著許多當年礦業的人文遺跡,但今天時間有限,無法造訪太多地方,只好等下次有機會再來慢慢感受。
下午3點45分經過一處休息平台,這此處也是一個岔路口,應該是越嶺鞍部,從這裡開始,就是「中坑古道」,指標上寫著福興宮2500公尺,由此開始下坡。續行不久,眼前出現小溪和木板橋,然後山徑繼續沿著小溪而行,之後碰見三位遊客從對向迎面走來,沒有交談,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走過來的。
沿著小溪前進一小段路後,又遇到岔路口,這裡又遇到兩個人,好象是要走往猴硐的方向。取左則是以前的上學路,可以比較快抵達三貂嶺車站,指標寫著福興宮往右,於是我取右走。
隨即又開始爬坡,然後會經過一處古早厝遺址,石頭建築已經剩下斷垣殘壁,石牆上覆蓋著青苔和植物,顯示出遺址的歷史悠久。周圍濃密的樹林和植被,呈現出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景象。前方的指示牌上寫著福興宮1500公尺。
過古早厝之後不久,遇到一隊長青隊伍,他們是從三貂嶺走過來的,說已經走了三個小時,後來我下山搭火車回到猴硐,又再次遇到他們一次。
過古早厝遺址後,會經過一片看似濕滑的大石壁,中間有架設繩索輔助,不過石壁其實不算很濕滑,且有凹洞可作為拓點,慢慢走即可安全通過。
過了大石壁後,有左右兩條路,路口有指示牌,右邊的路可至福興宮1100公尺,左邊的路則是往三貂嶺車站的山腰路。指示牌上寫著120分鐘,但其實根本不用那麼久。
根據離線地圖,兩條路都可至三貂嶺,取右往福興宮的路,也可以接三貂嶺瀑布步道繞至三貂嶺車站,而左邊的山腰路,則是一條從山腰橫切,下抵碩仁國小的捷徑。此時已是下午4點20分,我要趕下午5點46分的火車回猴硐,大約只剩一個多小時,因此決定抄捷徑下山。(註:這條山腰路山徑狹窄、雜草多,路況不太好,不適合新手走)
沿著山腰路走沒多久,前方遇到兩男一女的隊伍迎面而來,似乎偶些神色慌張,閒聊得知他們是要走往猴硐的,好像是走錯路才會走來這裡,並跟我說這條路的路況不好,我則告訴他們,前方路況就好走清楚了,毋須擔心。
之後繼續前行。大約走了20分鐘,就下到三貂嶺步道的岔路口了,指標寫著往左可至碩仁國小,往右是三貂嶺步道,可前往合谷瀑布、三貂嶺瀑布群,其實這條路就是從福興宮那邊走過來的路。三貂嶺步道的路況,跟剛才抄捷徑過來的山腰路相比,根本就是康莊大道。
因為還有一點時間,所以我先去順訪了「合谷瀑布」,合谷瀑布這裡只是一個觀景台,有指標寫著往三貂嶺瀑布1200公尺,不過三貂嶺瀑布群,我在9年前走過了,印象中當時是走到大華車站。拍完照後,回頭走往三貂嶺車站。
下午5點抵達山中的小村落三貂嶺,古道的入口處有一間碩仁國小,大門深鎖,看起來已經廢棄了。鐵軌對面好像有一些賣吃的店家,不過肚子也不餓。走下階梯後,便沿著鐵道旁的步道往三貂嶺車站前進。
三貂嶺的名字來源與地形有關,「三貂」指的是這裡山嶺的形狀像三隻貂。這個村落自日據時期開始便是煤礦開採的重要據點,因而逐漸發展起來。過去的三貂嶺是礦工與居民的聚居地,有著濃厚的工業歷史與人文風情。
途中,不時有火車從身旁經過,有自強號、區間車,也有黑色外觀的運煤列車。悠閒地走了20分鐘後,隨即抵達三貂嶺車站,車站前方有隻貓慵懶得躺在地上,我在月台附近找了個座位欣賞一下基隆河的景色,待傍晚區間車準時進站,搭上火車返回猴硐車站。
時至傍晚,遊客紛紛離去後,猴硐山村只剩下時光流逝帶來的孤寂,空蕩蕩的停車場上,僅有幾隻貓慵懶地趴在路上。
猴硐聚落曾經數度繁榮。清代時期,淡蘭古道使這裡成為必經的重要關口;隨後大粗坑發現金礦,淘金夢引來大量人口。日據時代,日本人大量掠奪台灣的林木和礦產資源,使猴硐迎來一段黑金歲月的繁榮高峰。
如今,猴硐擺脫煤炭與礦坑的形象,重新以含蓄優雅的貓村形象,成功引起迴響,更曾獲CNN推薦為全球六大賞貓景點。假日的觀光人潮摩肩接踵,似乎都想來分享這裡特有的慵懶氣息,或者說,是想被貓給療癒。
下次有機會再來走一趟三貂嶺至牡丹的越嶺路線。
柴寮古道+中坑古道健行足跡: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649c598adf8645081e49f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