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2023【新北三芝】城市邊緣的原始之境|有著北台灣最美麗古道之稱的大屯溪古道(藍路古道)健行
大屯溪古道的正式名稱叫做「大桶湖溪古道」,因大屯溪古道的山徑,實際上是沿著大桶湖溪的溪岸而行。而大桶湖溪為大屯溪的支流之一,故一般將這條古道稱為「大屯溪古道」。大屯溪有兩大支流,分別是「南大屯溪」和「北大屯溪」。
其中,南大屯溪又稱「菜公坑溪」,而北大屯溪又有南北二支流,分別為「羅厝坑溪」和「大桶湖溪」。(參閱:淡水維基館:大屯溪)
大屯溪古道即是沿「大桶湖溪」(註:一般仍稱大屯溪),從淡水北新莊開始,向上直溯位於小觀音山西峰、北峰之間的源頭。古道在毫無人煙的原始森林中,沿著清澈的大屯溪支流而上,最後可銜接「小觀音山O型縱走」路線(需事先上網申請)。
大屯溪古道的行走難度並不高,登山口也很容易抵達,距離淡水捷運站只需大約半小時車程,但並未有太多人知曉,古道幾乎處於沒太多人煙的原始狀態。
大屯溪古道最早的記錄,為林宗聖先生於民國62年(1973年)所發現。民國88年(1999年),李瑞宗學者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報告一文中,將這條古道正式命名為「大桶湖溪古道」。並且當年在實地調查時,於大桶湖溪畔發現了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完整的「菁礐遺址」,這是150年前大菁煉染產業的歷史遺址,故在報告中,也將這條古道形容為「藍路古道」。
註:菁礐為昔年採集大菁、煉製藍靛的石砌窪池。19世紀中葉,大菁煉染為北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藍靛外銷量曾高居台灣出口第三位(僅次於稻米和煤)。
查詢網路上文章,不少人都是將「三板橋」定為大屯溪古道的起點。這座古橋興建於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年,由三片大石板組成,橋長約18公尺,寬約1.3公尺,橫跨大屯溪(註:三板橋的橋頭柱因前身木造橋身,經多次溪水氾濫而損毀,於清同治14年間改建為石橋)。
三板橋旁邊有一座後來新建的水泥新橋「三德橋」,三板橋隱身於水泥新橋旁的下方處,開車經過並不會看見。新建的水泥新橋旁邊有一石頭紀念碑,敘述「三板橋」的歷史緣起。
註:要前往大屯溪古道健行,只要在Google導航設定新北三芝的「三板橋」即可到達。
三板橋入口處有一獨棟民宅,民宅的牆邊大約可停放兩部車。但其實,如果想省去一點時間,其實可以直接開車到達「大屯溪古厝」,因為從「三板橋」到「大屯溪古厝」,都是走在柏油路上,沒有古道的感覺,且需走15分鐘的上坡路。
所以建議如果要來走大屯溪古道,可以直接從「大屯溪古厝」開始走,古厝前方的空地大約可停放4、5部車輛,沿途也有一些路旁空地可以停車。可以省去走這段距離約一公里的柏油路。不過我今天出發前沒做功課,所以是把車停在「三板橋」的民宅旁開始走。
今天原本是預定早起,要來走大屯溪古道上「小觀音山」,從三板橋出發,走一個O型路線。不過太晚起床,過了中午才出發,抵達三板橋時,已經接近下午3點了。
停好車準備出發時,碰見一群超過20人的中老年團體剛下山,我問了他們大屯溪古道在哪,一位大哥告訴我還要再往上走才會到,並且跟我說,這條古道沒什麼人在走,岔路很多容易迷路,並提醒我盡量靠右邊走。禮貌道謝後隨即輕裝出發。
造型古樸的三板橋,前後橋頭各有一土地公廟及有應公廟,還有一個公共廁所可使用。過橋後沿柏油路往上走,看見「圓山村11鄰石曹子坑58號」的路牌後,需要右轉上去。
午後走在這寧靜的鄉間小路感覺還不錯,途中會經過幾間民宅和農舍,有一間養了幾隻狗,有人經過時狗會叫不停還會跑過來,不過沒有攻擊性不必擔心。快抵達古厝前,路旁有告示牌寫著「本區域屬易迷途區域、路徑不明、具潛在危險性,敬請評估自身能力及裝備並注意安全」。
下午3點15分抵達「大屯溪古厝」,這裡是一個已經廢棄的古老石厝,前方空地停了三部車,我心想這古道雖然冷門,看起來還是有人來走的。
看了時間已經有點晚了,要走O型路線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今天就當作是來古道散步吧!心想今天就走到下午4點半左右,不論走到哪,時間到了就折返。
古厝背靠著竿尾崙山,周遭梯田遺跡明顯,僅存的殘牆呈現出滄桑之美。經過古厝遺址後,便正式進入隱藏在溪谷中的大屯溪古道,眼前所見是茂密的森林和長滿青苔的石頭,只能以原始、自然來形容。
大屯溪古道全程都沿著溪谷而行(故名字也是因此而來),途中需要越溪好幾次,古道旁隨處可見姑婆芋和大菁,沿途林蔭青翠,清流、瀑布、溪潭不斷,因此登山家林宗聖以「北台灣最美麗的古道」來形容大屯溪古道。不過這條古道因缺乏日曬,所以沿途都很濕滑,走來需特別留意。
大概走了五分鐘後,樹上有指標寫著「左線」和「右線」,想起稍早那位大哥跟我說盡量走右邊,於是我選擇取右線。走一段路後,看了離線地圖,沒有偏離路線,於是放心前行。續行10分鐘後,看見一支人數眾多的中老年隊伍迎面而來,裡面還有兩隻小狗。
再續行10分鐘後,眼前出現一個大石頭,上面有紅漆寫了一些經文,旁邊樹上有標示寫著「觀音石」,再續行10分鐘,來到第一個過溪處,已經有架設繩索,過溪後就會看到「1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
稍早都是走在陰暗的溪谷樹林中,走到這裡,午後和煦的陽光照進樹林中,令人感到舒服愉快,稍早在三板橋還聽到遠方傳來雷聲,本來還擔心會下雨,看見出現了陽光,也令人感到放心許多。
再續行5分鐘後,看見樹上標示寫著「望天王山」,抬頭可見遠處三個連綿突起的山頭,形狀頗為特殊。此時已經接近下午4點。
繼續前行,不久後即來到第二個過溪處,過溪至左岸,隨即前方出現像是駁坎的遺跡,樹上標示寫著「菁礐遺址」,走到上面可以看見空地上有個方形的大坑洞,原來這裡就是百年前大菁煉染產業的歷史遺址。一旁樹上還有另一個標示寫著「清風崙登山口」,看起來是需要拉繩的路段。
我取前行續走古道,很快又出現第三個過溪地點,過溪後不久,隨即出現第四個過溪地點,在這裡又碰到一對夫妻迎面而來(後來下山途中又碰到他們,有交談了幾句)。過溪後繼續沿著古道而行,樹上看見寫著「桶湖二瀑」的標示,不過沒有看到瀑布。
繼續往前走一分鐘,眼前的石頭上有標示寫著「桶湖一瀑」,這裡是個只容得下一人的迷你觀景台,可以欣賞前方不遠處的三層瀑布,走到這裡已經是下午4點10分。續行後沒多久,樹上看見寫著「清涼崙賞抹茶」、「主峰|西峰」,以及「西北峰登山口」等三個標示。我選擇走「主峰|西峰」的方向。
下午4點15分,來到第五個過溪處,過溪後可以看到「2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繼續往上走一小段爬坡後,來到了小觀音山西峰、北峰之間的鞍部。這裡是一個寬敞的平台,立有「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一旁樹上有藍天隊的標示,寫著右岔路往「1056峰、小觀音山車道、大屯山鞍部」,左岔路則是往「小觀音山北峰」的山徑。我取左往「小觀音山北峰」的方向前進。
古道由此開始出現較明顯的爬升,往上走了幾分鐘後,眼前再次出現岔路指標,左邊有山徑可往「小觀音山西北峰」,直行往「小觀音山北峰」。
看了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25分,已經到了預定折返的時間點,看了離線地圖,距離北峰尚有一公里的路程,雖然天色還亮著,但此處海拔約820公尺,要到海拔1,066公尺的「小觀音山北峰」,還需爬升200公尺的落差,這個距離和落差,跟上次去石碇走獵狸尖步道差不多,單程至少還得花個半小時左右。
雖然想繼續走到北峰,但是評估了一下,如果上去,下山時很可能會摸黑,且稍早走的古道實在是頗溼滑且陰暗,還要過溪好幾次,今天也沒戴頭燈出門,現在是農曆七月還是別太鐵齒。最後決定作罷下山,下次有機會早起再來走一次吧。
今日的大屯溪之行,從古厝走到這裡,路程大約2.3公里,爬升高度約400公尺,也算是一趟不錯的午後輕健行了。雖然沒能登上小觀音山,但沿途的景色令人覺得不虛此行、下山後仍意猶未盡,下次必定再找時間來造訪一次小觀音山。
往下走回3號標誌的平台,喝口水休息5分鐘左右,開始啟程原路下山。途中碰到稍早遇見的一對夫妻,跟他們交談了幾句,得知原來去北峰是需要申請入山證的(參考:進入小觀音山相關問題問答 - 陽明山國家公園)。
下午5點12分回到古道入口處的古厝,下山大約花了40分鐘。繼續踢柏油路回到「三板橋」,用公共廁所的洗手台簡單清潔了一下後,隨即踏上歸途。
後記隨筆:
如果是單純來走大屯溪古道,沒有要上小觀音山,那麼可以「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作為終點,原路折返。從「大屯溪古厝」到「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依個人腳程不同,大約需要1.5至2小時的時間。
註: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共有7根,編號由下而上依序編排,1至3號防迷標誌在下方溪畔旁的步道中,4至6號防迷標誌在陡上小觀音山西峰途中,7號防迷標誌則已在山上。
如果要走A進B出的小觀音山縱走,可以在「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選擇走小觀音山北峰、主峰;或往另一側西西峰、西峰出小觀音山登山口。從「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爬上小觀音山再出登山口,大約需要1個半至2個小時。
如果體力和時間都充足,也可以沿大屯溪古道走小觀音山大O、或小O型縱走,再原路往返,路程大約需要5至6個小時。
網路上文章有此一說,大屯溪古道算不算是一條「古道」,其實在山界是有爭論的。因為「古道」在學術上的認定,必須曾經是「兩地之間」往來的交通道路,而大屯溪古道有可能只是一條早期當地鄉民入山墾植大菁或採筍的農徑而已。
因此「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報告採用較嚴謹的定義,並未將大屯溪古道正式採納為「古道」。不過不管怎樣,這條沿途綠意盎然、充滿歷史情懷、景色幽靜的古道山徑,還是值得前來造訪。
大屯溪古道注意事項:
- 古道全程都是在濃密的森林中沿溪而行,長青苔的石頭非常濕滑,雖然無需溯溪,但途中必須越溪數次。建議勿在下雨天或大雨過後前來,會有溪水暴漲的風險。
- 這條古道人煙稀少,路徑原始且步道支線多,雖然沿途都有布條和指示牌,還是建議出發前要下載離線地圖和登山航跡,確保自身安全。登山新手建議結伴而行。
- 古道至「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已屬於進入「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範圍,若要接上小觀音山縱走,必須上網申請入山證。
大屯溪古道健行足跡: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4eb17724fc1432ffae6d6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