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23【新北石碇】最平易近人的淡蘭古道|石碇「外按古道」接「烏塗溪步道」|享受寧靜的溪畔綠意!
這週末來走的這兩段步道,屬於淡蘭古道南路上的其中一小段,早年這裡沿線多為茶鄉盛產茶葉,所以淡蘭古道南路,也被稱為「茶道」。連接淡蘭吊橋(雙溪口)與石碇老街之間的「外按古道」,便是淡蘭古道南路其中的一小段,沿途有淡蘭吊橋、良心商店、古水圳、石碇老街、石碇國小等景點。
外按古道沿著「石碇溪」而行,沿途有潺潺溪水相伴,可以享受綠蔭和溪水的涼意,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可見蝴蝶、松鼠,以及各種鳥類(今天運氣好,連蛇都碰到了...QQ)。
外按古道途中,會經過一家位在石碇西街的咖啡店「啜墨」,店裡有提供美式、拿鐵、手沖等咖啡,還有鬆餅及熟食(但我今天太晚到,熟食都賣光了QQ),不過老闆頗和善。有來走外按古道,累了可以來這裡點一杯手沖咖啡,在一樓室內座位或二樓露天雅座放空看風景。
要來走外按古道,只要在Google導航設定「淡蘭吊橋」即可抵達。淡蘭吊橋就位在「雙溪口」,這裡是永定溪與石碇溪的交會口,因此得名。兩條溪匯流後,成為景美溪,流經木柵, 然後注入新店溪。
這裡有一家超商,超商另一邊的路就是106縣道,可以前往平溪、十分。雙溪口這邊有二個假日收費停車場,大約都可以停10幾台車,第一停車場就在吊橋旁邊,第二停車場在古道入口,不會經過吊橋,但可減少步行時間,能縮短到達石碇老街的步行時間。如果是搭公車前來,可以乘坐666或819副線抵達雙溪口,公車站牌旁邊就是淡蘭吊橋。
因為臺灣開港通商,清朝於英法聯軍戰敗後,同意開放列強於北部港口通商,臺灣重要出口品茶葉的需求量大增,淡蘭古道南路也隨之繁榮興起,推動了當時的清朝官府循著「茶道」開闢通往噶瑪蘭的道路。
當年茶道沿線所經之處,都是北台灣重要的產茶地區,如深坑、木柵、石碇、坪林等地。清朝末年,巡撫劉銘傳以茶道為藍本,在茶道的基礎上修築了淡蘭便道,而後這條淡蘭便道變成為今日的北宜公路。
雖然北宜公路在蔣渭水高速公路開通後,逐漸卸去了聯絡台北宜蘭的主要道路職責,但仍然是宜蘭、台北人心中重要的回憶。當年北宜公路建設前,施工單位在石碇整地時,部份淡蘭古道及古水圳的遺跡出土,引起地方人士的重視,於是鄉公所在北宜高通車後,沿著石碇溪岸重建了這條「淡蘭古道」步道,供遊客休閒健行、緬懷昔日的古道風采。
今天下午1點半左右,從淡蘭吊橋輕裝車發,出發前看了天上的烏雲,感覺像快下雨的樣子,於是帶上一把長傘上路。從淡蘭吊橋到石碇老街,距離大約2公里,全程幾乎都很平緩,與其說健行,其實更像是散步。
站在淡蘭吊橋上,俯瞰下方的石碇溪,溪石嶙峋,水量不多,據說百多年前,船隻可經由這個溪谷,航行至石碇老街。走過吊橋之後,會有一段階梯,然後就接上修建平整人工步道,上方就是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也稱「北宜高速公路」,簡稱北宜高。
沿著平整的步道走10分鐘左右,會接上柏油路,沿著柏油路繼續前行,約100多公尺,繼續接上後段古道,入口處有一間公共廁所,第二停車場就在附近。往前走沒多久,路旁有一個良心商店,有販售冰涼的冷泡茶、無糖青草茶,以及一些在地種植的蔬菜。一旁有標示價錢,有需要請自行拿走,並將錢投進一旁的箱子裡即可。我今天買了一瓶冷泡茶(30元)和無糖青草茶(50元)帶上路。
外按古道全程都是平坦好走的步道,跟淡蘭古道中路的「灣潭古道」有些相似,全程都有綠蔭遮蔽,且步道沿溪岸而行,不時可見蝴蝶翩翩飛舞,連松鼠都跑出來湊熱鬧。約行20分鐘後,來到步道終點「員潭子坑橋」,這裡可以看見北宜高速公路更高聳的高架橋墩,現代化工程奇蹟令人心生佩服。
由此繼續沿柏油路走往石碇西街,途中會經過一間會讓人想進去點杯飲料休息的咖啡店「啜墨」,透過玻璃窗瞄了一眼室內座位,裡頭滿滿都是人,看起來生意挺不錯,心想回程再過來喝杯咖啡,到時人應該會比較少一點。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集順廟,旁邊是石碇國小,廟前有一小小廣場,據說是昔日製茶興盛時期的茶葉集散中心,來往於淡蘭古道南路茶道的商旅們在此貿易或轉運貨物。
從石碇國小旁的小巷子往前走,穿過巷子之後,來到烏塗溪畔,如果沒有要繼續走步道,可以在附近的石碇老街吃個東西,然後搭公車返回淡蘭吊橋。若要繼續走淡蘭古道,則沿著烏塗溪畔的小路向右續行,即可接上烏塗溪步道。
烏塗溪步道從石碇國小出發,沿著烏塗溪的左岸,經摸乳巷、溪邊寮,終點抵達烏塗窟,全長2公里,步行時間約一小時。烏塗溪步道上,有一座綠色的「烏塗溪景觀橋」,站在橋上可以欣賞烏塗溪下游河床的景色,以及佇立於橋旁的一座運煤橋遺跡。
這座運煤橋殘跡的橋墩上,重鋪了一小段運煤台車鐵道,及一位礦工推著煤車的雕塑景觀,用來見證石碇採煤的歷史記憶。橋上立有導覽牌,娓娓道出石碇黑金(煤礦)的興衰史。
過景觀橋,繼續沿烏塗溪岸散步前行,溪谷中聳立著高達65米的巨大橋墩,據說是台灣最高的一座橋墩,上方是北宜高速公路,現代化工程令人讚嘆。
續行,沒多久看見前方有住宅,還養著一些雞鴨鵝,原來這裡是一家私房料理餐廳「這一站幸福.福田居」(餐館的門牌為摸乳巷8號),這家小餐館以「私房料理 農家菜」聞名。福田居附近就是摸乳巷的入口。
石碇的摸乳巷可是有正式編入地址中,其名稱由來也不是多數人所聯想的那樣。在石碇北47鄉道(碇格路)尚未開通以前,烏塗溪緊鄰山壁,其中有一小段山路非常狹窄,經過時不小心就會跌落溪裡,而剛好山壁有兩顆突出的石塊,宛如一對石乳,農夫挑運農產品經過時,一隻手必須挑著扁擔,另一隻手則會抓著石乳保持平衡以免失足跌落溪谷。
這狹窄的山壁小徑,當時被戲稱為「摸乳巷」,後來才將「摸乳巷」當成這裡的地名,日治時期1904年的《台灣堡圖》中,就有繪出石碇的摸乳巷,是真實存在的地名,不像鹿港的摸乳巷,只是地方人士對一條狹巷的趣稱而已。
步道從摸乳巷8號民宅前的橋下通過,這裡石階狹窄,通道也只容一人通過,旁邊就是溪水,的確可以讓人感受到摸乳之意境(誤)。步道繼續沿溪前行,這裡溪水乾淨,水量也不多,見到不少遊客就坐在溪邊消暑,且溪谷中的溪水清澈,水裡有許多小魚群,除了欣賞溪景,還可以眺望附近山景,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約莫走了15分鐘,抵達溪邊寮,步道旁有一戶農家,門牌為溪邊寮1-2號。顧名思義,這裡原是先民在烏塗溪畔搭建的草寮,後來便成為當地地名。
過了溪邊寮往前走沒多久,突然瞄到前方路面有一團黑色條狀物在竄動,仔細一看,竟然是一條很長的蛇,不過蛇蛇發現我後,立馬就將大部分身體鑽進草叢中,我也不打擾牠快速通過。續行10分鐘後,抵達「烏塗窟步道」終點的烏塗窟,這裡有一座民國98年9月完工的烏塗一號橋。
烏塗窟名稱來自閩南語「黑土」音譯,源自當地煤層外露造成溪水汙濁之故。走到這裡,看了時間才下午3點,本來想繼續沿著淡蘭古道路線往前走,接上四分子古道,但此時天空中烏雲越來越明顯,眼看即將要下起午後雷陣雨,令我在走與不走之間猶豫不決。
最後決定還是先往前走看看吧,走沒多久,看見路旁有一座聚福宮(烏塗窟土地公廟),這是一個可供遮風避雨的廟宇,原本的石砌小土地公廟,在民國50年代的六三水災時被崩塌的土石壓垮,現在看到的廟宇,是民國70年代重建的,並於民國88年再度增建。
當我在土地公廟前面喝水休息時,剛好下起了一場雨,不過這場雨很快就停了,看了一下地圖,要走到下個古道,還得沿著北47-1鄉道踢一段柏油路,由於已經下雨了,古道可能變很濕滑,也不是很想走柏油路,所以決定今天就到此原路折返,下回再開車到這邊,接著走沒走完的路程吧。
今天以散步的方式,走了「外按古道」和「烏塗溪步道」,單程只花一個半小時,全程幾乎沒有什麼爬升,還有怡人的溪岸景色相伴,非常推薦假日來這裡放鬆身心。
淡蘭古道南路_外按古道+烏塗溪步道健行足跡: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4c622163c07081b264b5f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