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趁著連假最後一天,去東北角走個古道,無奈北部下雨,於是改變主意去基隆走走吃美食。第一次造訪仁愛市場的外地人,看到琳瑯滿目的攤販,以及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會以為是來到一個規模較大的複合式傳統市場,但只要順著電扶梯上到二樓,你就會發現這裡別有洞天,原來整個市場所展現的是基隆豐富且多元的庶民文化。
位處基隆市中心附近、在愛三路上的「仁愛市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也曾是日治時期是基隆地區最大的副食品供應地,而現在的市場建築在1989年啟用,不僅融合住宅、市集也設有地下停車場、饒富特色也相當便民。
在仁愛市場可以找到各地風味小吃及基隆特色美食,還能修指甲、做頭髪、喝咖啡、買衣服雜貨,要說仁愛市場是平民的百貨公司也不為過。尤其近年在網路的宣傳下,仁愛市場已經成為美食祕境,現在逛市場、啖美食儼然成了基隆的文化,不少的店家也漸漸地經營出自己的好口碑。
仁愛市場的一樓以生鮮雜貨、肉品、海鮮蔬菜為主,二樓則是平價小吃、銅板美食的天堂。其中仁愛市場的生魚片攤位,是喜歡吃生魚片的老饕絕對不可錯過的地方。
仁愛市場一樓有這種傳統菜市場裡才看得到的懷舊零食商店。
買了一些蜜餞帶回家吃
今天來基隆主要是想吃生魚片,這裡距離北部最大的「崁仔頂魚市」僅幾百公尺,魚貨豐富品質也好,裡面光是賣生魚片丼飯的店家就有好幾家。
來到基隆,除了廟口夜市及孝三路一帶外,應該就屬「仁愛市場的二樓 」最為知名,同為基隆美食地圖的代表之一,更可說是在地人們三不五時就會走走吃吃的「灶腳」。畢竟有著太多老饕級美食與傳統商家在此駐足許久,想吃便宜又新鮮的日本料理,到基隆仁愛市場逛逛就對了。
基隆的飲食文化受日本影響甚多,留下了至今仍許多人喜愛的甜不辣、吉古拉等食物。不過,若說起老基隆人最喜歡的高級美食,「生魚飯」肯定有其地位。
雖然說到基隆,總是會想到「基隆廟口夜市」,但據說仁愛市場才是道地的基隆美食藏身之處,於是我決定前往仁愛市場吃生魚片。今天選了生意非常好的「黑面鯊魚煙阿玉」百年老店,也是市場最老的店,已經117年,如今傳承到第三代。
點了一份綜合生魚飯(130元)、味增湯(30元),生魚飯上面的魚片是很大方的厚度,味增湯也是用料實在,湯很順口,不會死鹹。
另外又外帶一份生魚片回家吃,一盒400元,物超所值!
另一家位在仁愛市場C76攤位的「漁人手作壽司」,則是提供以握壽司為主的「日式料理」。海鮮丼飯、炙燒握壽司等料理這裡都有。
因為已經不太餓了,所以只點了一份炙燒綜合七貫~炙燒握壽司上面有炙燒的樣貌,魚肉鮮甜搭配米飯很合宜。不過個人還是偏好簡單一點的生魚片,下次應該點生魚片試試才對!
味增湯也是用料實在
仁愛市場裡面有幾家手工水餃也是相當美味!
吃完午餐再市場二樓逛了一圈,正準備離開時,注意到轉角有一家咖啡店「小恭喜珈琲」,這種「菜市場」和「咖啡店」的組合,讓人覺得有趣。我點了一杯天堂鳥莊園外帶。
跟著基隆仁愛市場一同創立的D34攤「小恭喜珈琲」,經歷了俞家三代老闆,從豬肉攤、古早紅龜粿到全新開幕的甜點咖啡店,超過40年的在地耕耘,不僅是跟著基隆成長扎根,更多了一份理想與救援動物的心。
另外還有一家位在仁愛市場2樓C67的「找咖」也是一家價格算便宜的咖啡店,除了吧台區,也有座位區可以休息,逛累了或是用餐後想找地方休息一下,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
吃飽後在市場附近的巷子隨意走走,看見算命館旁有一間土地公廟「官道百年福德宮」,據說這是基隆最古老的土地公廟之一。小小的廟宇佈置的很華麗,香火也相當鼎盛,廟內的樑柱及大門都已被燻黑,可見百年來信徒虔誠的供奉。
百餘年前清代這裡可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這裡是漳州人與泉州人居住之地的分界。基隆中元祭的前身漳泉械鬥就是在這裡發生。
清道光29年(1849年),舉人江呈輝在此官道內創建福德宮,主祀福德正神,當初愛三路49巷,舊名福德街也係因福德宮命名。這座福德祠除了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見證了百餘年來基隆這座都市發展。
離開仁愛市場後,往遠處那個KEELUNG的地標前進!陰雨綿綿的天氣適合去書店打發時間。
矗立於太平山城上方的「太平國小」,由於學生人數過少而在2017年廢校,但因其地利優勢可眺望整體市港,形成了閱讀基隆城市豐富空間結構及歷史文理的節點,作為山城聚落中為數不多的開放場域,基隆市政府團隊試圖透過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及空間向度,使其成為西岸最新的觀光亮點。
從高處遠眺港都基隆的景緻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KEELUNG地標這裡,邊喝咖啡邊欣賞港都基隆的景致。
太平國小停招之後,先是轉型成為市府「秘密基地」,許多專案會議都在這裡進行,市府局處同仁在這裡付出無數汗水與淚水,建築師很大膽地把樓層敲開,打開建築物的視野,一開始聽到要在山上開書店,只覺得是個瘋狂的想法,但為了這個城市的理想,也為了讓太平國小成為傳遞希望的地方,最後促成了太平青鳥進駐。
學校原本就是傳授學問、傳遞知識及創造希望的地方,自從太平國小廢校以來,市政府一直在思索這個地方的未來,轉型成為書店以及市政發動的引擎,可以說是別具意義。
一樓是咖啡吧檯和書店空間,就算不點飲料跟餐點也能隨意逛逛。
書店是城市價值與觀念驅動的引擎,這幾年基隆以文化為主體的城市治理策略,發掘基隆歷史之美,並轉譯成基隆的城市之美。日前沙灣文化園區開幕是一例,太平青鳥進駐更是重要一步。
青鳥文化所經營的青鳥書店,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屏東孫立人行館的南國青鳥以及大安森林公園、四四南村等書店,都是具在地特色,且為城市靈魂的窗口和平台。太平青鳥進駐在太平國小絕美的山海中,不僅提供基隆文化提升的窗口,對藝術、歷史深化將產生更大的化學作用,引動更多元和廣闊的在地能量。
沿著樓梯走到二樓,打通的地板讓空間顯得開闊,基隆竟然有這麼高質感的書店,讓人感受到這座熟睡的城市正在漸漸甦醒轉型中。
這裡還保留了以前國小使用的桌椅
接著來到最頂的三樓,這區是佈置展覽和給旅人看海的地方。
太平青鳥書店的氛圍和視野真的不錯,能夠清楚看到基隆港的風景,也能讓旅客在此沈澱心情。而且它距離基隆火車站不遠,搭火車客運都很方便,走路10分鐘就可以到達,是個不錯的觀光去處。
離開前,買了一杯梨山烏龍茶,以及兩冊介紹基隆的書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西北方,外木山漁港後的大武崙山上,也就是情人湖的上方。由情人湖往大武崙山上開車約10分鐘,即可抵大武崙砲台。
大武崙砲台為清朝於中法戰爭期間所建之砲台,於日俄戰爭時經日本政府整建作為戰爭之整備工事,主砲台建於1900~1902年,為兼具陸地防備需要砲台四周有環形聯絡道相通,避彈壕、蓄水池、營舍等建設完整,是台灣至今保留最完整的砲台設施。內政部於1985年公告為國家二級古蹟。
從大武崙砲台的停車場,可以看見遠處的基隆嶼。
鄰近情人湖公園的大武崙砲台,位於大武崙山頂,是淡水經金山進入基隆路路線上的制高點,也可以俯瞰瑪鋉溪跟大武崙澳附近海面,身兼陸防、海防雙重任務,名列基隆要塞砲台群之一。
大武崙砲台為國定古蹟,位於大武崙山巔,地形居高臨下,地勢非常險要,其標高為231公尺,可西瞰情人湖,北俯大武崙澳,東望基隆港及東海。在進入砲台區的入口處,是一條充滿林蔭落葉的碎石步道,慢慢走繞一圈大約20分鐘,還可以順便登頂大武崙山。
大武崙砲台,除了入口通道外,主要為營房區、大武崙砲盤臺和稜堡外垣三個部份。其中稜堡外垣是大武崙砲台最特殊的建築,由馬道與子牆構成,環繞著整個砲台,可以看出大武崙砲台是由砲兵跟步兵聯合駐防,不只防禦從海上來犯的敵人,也可防止來自陸地的攻勢。登上短牆上眺覽四周,基隆嶼、外木山澳漁村、北海岸一帶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常為婚紗公司取景之選擇,增添它浪漫的風情。
大武崙砲台海拔高度231公尺,可向西對準情人湖,北俯大武崙澳,東望基隆港及東海。因其地勢險要,而成為鎮守基隆港西側的重要據點,在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的清英鴉片戰爭及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的清法戰爭時,清政府均曾派兵駐防。
而當到達山頂的砲台區時,尚可看見以塊石丁順疊疊的砲台結構、炮盤、儲彈室及運輸砲台、機械坡道,雖然現今大砲已經不在,但大武崙砲台遺址保存良好,包括營區大門步道、洞窟營舍、東棱堡、北棱堡、南棱堡、避難壕、蓄水池等。
營房分為兩部份,一是在山壁上鑿出的洞窟式營舍,較具有避彈功能。如今長方形的營舍屋頂已經全數坍塌,只殘遺石砌的牆壁及拱形的門窗。
避彈壕遺址
順著這個步道往下走,應該可以走到情人湖。大武崙砲台區域幽靜,林木翠綠,登上環狀步道的短邊眺望四周,基隆嶼、外木山澳漁村、八斗子、北海岸一帶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
大武崙砲台的環狀步道
蓄水池遺址
彈藥庫遺址
礮盤區共四門砲,乃是120度旋轉砲盤,子牆的中上方有三個四方形小孔稱為”基準點”,幫助瞄準既定目標。下方則有貯彈孔,此乃戰時彈藥暫時貯存的地方,此砲原為榴彈砲,即砲彈打出之後成拋物線式的到達目標。
日據時期建立的《大武崙砲台》,現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參觀完大武崙砲台區後,循著指標前往大武崙山。入口處就在大武崙砲台的入口處旁邊。
走三分鐘輕鬆抵達大武崙山三角點!大武崙山,因其北側在清朝時期建有防衛基隆港所需的砲台所以又稱砲台山,標高海拔231公尺,為台灣小百岳之一,編號003號,山頂立有顆三等三角點,編號815號。
大武崙山位於基隆著名風景區內,西側緊鄰著大武崙砲台、山腰處怎有情人湖的水色風光,登高除可望海也能遠眺璜嘴山、基隆山、五份山等山岳景觀,是一處擁有砲台古蹟、湖光山色及海洋美景三重享受的的登山旅遊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