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6, 2022【新北‧雙溪】淡蘭古道北路|從牡丹走燦光寮古道+楊廷理古道+百二階古道,經雞母嶺、澳底至貢寮

淡蘭古道」是台灣早期從淡水廳(台北)到噶瑪蘭廳(宜蘭)的道路,於西元1800年至1900年間,是北台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除地理的因素外, 清廷治理的政策與先民拓墾的韌性,不斷在北台灣地表上留下痕跡,歷史古道成為北台灣這 璀璨百年的見證。

淡蘭古道最初由臺北艋舺往東北行,至噶瑪蘭廳約兩百餘里,從淡水廳的艋舺沿著基隆河,經過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暖暖柑仔瀨(瑞芳)上溯,翻越三貂嶺抵達牡丹,然後再經頂雙溪(雙溪)、下雙溪(貢寮),從遠望坑翻越草嶺進入噶瑪蘭廳,這是官方認定的「入蘭正道」。

淡蘭古道橫跨北北基宜四個行政區,2014年核定為國家級綠道示範計畫,2018年底淡蘭北路率先整修完畢。淡蘭古道擁有豐富文史遺跡和自然生態景觀,承載了清國移墾民的北台灣開拓史,堪稱是台灣版的朝聖之路。


提起台灣早期噶瑪蘭廳(宜蘭)的拓墾,不能不提到一位極其重要的功臣--楊廷理(1747-1813年)。楊廷理一生三次來台,五次進入噶瑪蘭, 勇於任事,積極規劃,終於使噶瑪蘭設治,納入大清帝國的版圖,其對宜蘭的貢獻遠超過吳沙。

楊廷理為廣西柳州馬平縣人,一生三次渡臺,五次入蘭。平定天地會陳周全起事、驅走海盜朱濆,多次擔任臺灣府知府、臺灣道道臺,於任內成功規劃籌設噶瑪蘭廳,為噶瑪蘭廳成功設治的最大推手,後世尊稱其為「開蘭第一功宦」。

依據楊俊哲《楊廷理古道─兼談淡蘭古道的演變》之論述,嘉慶12年(1807年),海盜朱濆佔領蘇澳,臺灣府知府楊廷理奉命入蘭討伐,所帶兵救援路線為開三貂嶺山道下嶺(即為金字碑古道)至半山腰處折 向東(即為楊廷理古道),抵達牡丹溪上游左右股河流處(今十三層),沿溪上行至燦光寮(雞母嶺東南行至丹里打鐵寮)與大三貂港(澳底)的汛塘路(訂為楊廷理古道),越嶐嶐嶺抵蘭馳援平亂。

初次有官方記載闢道,係由楊廷理初次修築(1807-1810年),實際上其亦為促成蛤仔難(宜蘭)設廳而奔波,設廳前 5 度入蘭,1810 年奏准於蛤仔難設廳,並將蛤仔難改名為「噶瑪蘭」,至 1812年噶瑪蘭廳正式設立,宜蘭正式劃入台灣府管轄。

鋪是台灣清代傳送公文的郵遞站,類似現在的郵局,早期全台共 50 多處,多半設於西 部平原,人煙稠密的市鎮,鋪與鋪之間有鋪兵(信差)傳遞公文,一鋪設有鋪司一人,鋪兵四人。台灣公文的傳送不靠馬而靠人力,以馬傳遞叫驛遞,以人傳遞就叫鋪遞,鋪舍設於山區者甚為少見。

噶瑪蘭廳設立後,台灣東北角地區的重要性漸漸超越北海岸,1815 年調整台灣北端鋪遞站,移至淡蘭路線的艋舺鋪(萬華)、錫口鋪(松山)、水返腳鋪(汐止)、暖暖鋪、 柑仔瀨鋪(瑞芳)、燦光寮鋪、三貂嶺鋪等7個鋪遞,連接噶瑪蘭的鋪系列。其中燦光寮設塘又設鋪,又是台灣少見的山區郵鋪遞。

淡蘭古道北路的路線在歷史的軸線下,在暖暖-瑞芳後分為兩路:一路由苧仔潭燦光寮接往澳底;另一路由猴硐接往三貂嶺頂雙溪接往草嶺大里。兩線之間為三貂嶺及燦光寮所連接的燦光寮鋪遞路線銜接,形成類似A字型的路徑,功能從軍事防守、傳遞公文到成為交通要道,最早被當時官方認定北台灣東西之間的往來大路,故將定位為「官道」。

幾天前從牡丹的燦光寮古道走到金山福德宮,再由貂山古道下山回牡丹,完成一個燦光寮古道+貂山古道O型路線,途中經過楊廷理古道岔路,下山後心心念念,決定週末再來去走一趟朝聖楊廷理古道。從牡丹進入,走楊廷理古道,經燦光寮舖遺址、雞母嶺直達澳底,再到貢寮火車站搭車回牡丹。

本來計畫是從牡丹車站走往燦光寮古道登山口,但出門比預定時間晚了一些,早上10點多才抵達牡丹,因擔心午後會下雨,於是直接開車到十三層老樹公車站附近,直接從燦光寮古道登山口開始走,回程抵達牡丹車站後,再走產業道路回去取車,這樣的計畫比較合適。

淡蘭古道北路_楊廷理古道(牡丹~澳底)建行航跡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25a5c234ff7a3255cddddf6

本來打算把車停在三貂親水公園的停車格,但經過時看見停車格都停滿了,只好繼續往上開,後來在十三層老樹公車站牌附近,看到產業道路旁有空地可以停車,於是決定把車停在這裡,沒擋到其他車輛通行應該問題不大。



早上10點半左右,從燦光寮古道登山口出發。天氣預報週末兩天都是陰天,看起來不會下雨,應該沒問題,可以輕鬆地慢慢走。


因為幾天前有下大雨,今天經過水壩時注意到水量比前幾天還要多。




走沒多久就來到了廢棄的抽水站。不休息續行。


前面這段的燦光寮步道很平緩,加上前幾天已經走過了,所以沒多做停留,很快就來到了楊廷理古道的岔路口。這個三岔路是燦光寮古道往柑仔店遺址(轉上行),以及往燦光寮舖(直行)的叉路。在這邊遇到四位從九份下來的登山客,他們問我下山往貂山古道回九份的路況,和他們交談幾句後,我便再次出發。


岔路口取右,往前走沒幾步便來到了過溪處,有架設繩索輔助安全,還好今天溪水水量不大,踩著石頭便可輕鬆過去對岸。過溪處設有警示牌,提醒山友若有山洪暴發的前兆請勿過溪。


過溪後可以看到路旁有個廢棄馬達,不知道是什麼機具用的。



上午11點05分,經過古早厝地。



通過泥濘地


上午11點10分,經過燦光寮舖遺址的岔路口。




燦光寮舖是清代官道在此結合舖遞(郵局)及汛塘(駐兵)功能的塘舖據點。我這裡休息吃個早餐,試著想像當年這裡的繁華景象。



傳說19世紀初,清廷為加強海防,在此建造監視海岸軍事基地,後因噶瑪蘭廳設立行政業務增加而在此增設傳遞公文郵遞站,也是當時交通往返淡蘭必經之處;曾是台灣歷史上少見結合軍用與郵遞功能的此處塘鋪大站。雖然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但從周遭完整駁坎與道路系統仍可看出當年的規模。


約莫三百年前,燦光寮聚落大約有100多戶開墾居民,住戶人數約有700到800人,是當時北台灣的重要聚落。日治時期,在此一帶開採金礦、煤礦,那是曾經繁華的年代,經濟活動熱絡,人潮絡繹不絕。但隨著礦災的不斷發生而封礦,燦光寮居民陸續撤離這片待了幾百年的土地,如今人們只能從九份和黃金博物館來回探那段歲月。



稍作休息後,繼續往黃吉祠的方向前進。愈往前走,步道更加原始自然。途中有多處需要過溪,不過都安全無虞。






手作施工方式的石頭階。







古道接上產業道路,順著指標往黃吉祠的方向走。



上午11點40分,經過黃吉祠


接下來順著指標往「慈願寺」的方向前進。


黃吉祠」的祠旁邊有一石碑,上面刻字除了「建築黃吉祠石碑」,還有捐款建石碑的人名與捐獻金額,此祠應是陰廟,可能是黃姓家族所建祖先宗族祠堂,也可能是附近居民挑選黃道吉日為進出此間身故無主旅人而建萬善祠。


過涓涓小溪





上午11點45分抵達燦光寮12號。此建於1715 年(清國康熙54年)的土埆石牆三合院古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也是現今燦光寮地區唯一保存良好古厝,屋主簡士為是曾居住於此第24代子孫,約30年前他隨父親等家人遷離後很少回來,近年來因新北市政府推動讓淡蘭古道重現天日計畫,讓簡先生重新思索檢視燦光寮古道所經這座古厝的存在意義與價值,決定要加以修復並重現古厝週遭水梯。


燦光寮聚落開墾之初的台灣原始林,是山羌等台灣特有種的樂園;接著福建泉州等地居民陸續前來開墾,因為海邊海盜猖獗而選擇入山開墾梯田,綠色山谷裡的滿山金黃稻穗,景色壯美也滋養了數代人的生命。


日治時期開採金礦、煤礦,在利益的驅使下良田荒廢了,水源頭轉向枯竭了,採礦帶來了高收入也造成山林破碎環境污染,那是燦光寮曾經最繁華的時代,當年的經濟活動之熱絡,如今只能從九份和黃金博物館來回探那段歲月;隨著礦災的不斷發生而封礦,燦光寮居民陸續撤離這片他們待了兩百多年的土地,回來的是清澈的溪水、重新長回的原始林還有無數的野生動物,成為一片多年無人踏入的綠色寶藏。


燦光寮12號三合院民宅外觀


燦光寮12號,這座保存完整的三合院建於清康熙54年,至今已有超過300年的歷史。眺望四周荒煙蔓草早無人居,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近千人的重要聚落,放眼所及盡是水梯田。


燦光寮聚落的先民開墾可堪稱是「沒有建築師的奇跡」 最能體現先民到此開墾智慧、技巧和藝術才能。



燦光寮開發史約落在 400 年到 500 年之間,開發 形成北台灣的重要聚落。但年代古老,無文獻可 考,所致盛世繁華文史空白,時空膠囊給遺忘。 三百年前,這裡的住民人數約有 700 至 800 人, 約有 100 多戶開墾居民。

在日本統治的台灣50年間,為金瓜石、九份山區的金礦、銅礦開發盛期,燦光寮古道與楊廷理古道處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隨著時光飛逝,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林蔭碧綠,小溪交錯的秘密花園,都曾是先民心志堅定一鋤一鋤開墾出來的水梯田。


觀賞完燦光寮12號古厝,繼續往慈願寺方向前進。


岔路取右



古道途中也會行經幾處埤塘,為蓄水調節灌概用。鏡面般的水面掩映著青山綠水景色。



前方出現約五人的登山隊伍,這是今天走楊廷理古道,路上遇到的唯一隊伍。我喜歡享受安靜的獨行,所以之後出產業道路後,我便越過他們先行前進。





古道再次接上產業道路



途中有一處岔路,左叉山徑可往南草山至慈願寺,不取,續走產業道路。



岔路取左進入古道





又再次進入原始的山徑,走起來趣味多了。














岔路往慈願寺、雞母嶺街







下午12點35分,抵達慈願寺。這裡有一個公車站牌。


慈願寺,位於新北市貢寮區雞母嶺街53之2號。沿著馬路往下走就是雞母嶺聚落。







順著產業道路往下走即抵達雞母嶺街


雞母嶺是國家地理《戀戀水梯田》的拍攝場景,是林務局響應國際里山倡議推動「貢寮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之場域。已逾200年以上的雞母嶺水梯田,孕育出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不僅保存物種亦兼顧人類需求,是人類與自然共生共存共榮的最佳典範。


街道上有幾隻民宅飼養的犬隻,看到有人經過會靠近並會對你吠叫,不過沒有攻擊性,不用擔心。



東北角的山上,有座220年古樸山村,百年前山林雉雞成群,母雉像雞母(閩南語),人們就叫她雞母嶺。昔日擁有200多甲水梯田的雞母嶺,為淡蘭古道重要聚落之一,不捨家鄉產業沒落的蕭家兄弟,決定復育水梯田,並運用山裡既有自然資源,整理修復附近的古道及埤塘,近年來更是融入里山環境教育,期望淡蘭古道的旅人能從山裡體驗雞母嶺山村文化與人文風情,感受這山林田野的古樸美麗。





鑛務課基石第412號,海拔高度240公尺。


再次進入古道


水管路?





沿指標續行,往「福安廟」方向前進。












造型奇特的樹幹



經過一片農地








下午1點10分抵達「福安廟」。福安廟主祀開台聖王鄭成功,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在廟旁的石桌喝水稍作休息



離開福安廟後,從民宅旁的入口再次踏進古道。



進入當地農民的菜園範圍。



經過蕭家水田,  這是「遇見雞母嶺」創辦人-蕭學苑先生,親手復耕的雞母嶺百年水梯田。

楊廷理古道雞母嶺段原有200甲水梯田,曾是全台水梯田最多的地方之一。後因產值較低,年輕人外流而逐漸休耕。讓原在台北工作的蕭學苑,燃起回鄉復育土的決心。他向林務局申請民國68年的空照圖,試圖還原古早的水田位置與路徑,並與家人移除大樹、引水重建灌溉水路、重新鬆土、雙腳將土與水混合打成泥漿,努力重建。此外,這也讓他成為「2016 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主。



下午1點半,抵達文秀坑(打鐵寮)的楊廷理古道登山口,楊廷理古道之行,到這裡也算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沿著市道102甲線(雙溪~澳底)一直走到澳底。



文秀坑公車站


市道102甲線(雙溪~澳底),全長 9.14 公里,又稱「雙澳公路」。







路上碰到一隻不怕人的小花貓






下午2點,抵達澳底,這裡也是市道102甲線的終點。

澳底位於龍洞岬與三貂角之間的大灣澳底部,因此稱為澳底。澳底在整個台灣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因為澳底的鹽寮是日本人武力據台首先登陸之處,同時也是吳沙開蘭揚帆起錨的地方。如今,便利的交通使得假日遊客多如過江之鯽,沿著公路的街道上,海鮮餐廳超過20家,有如一條公路海鮮街,是愛吃海鮮老饕們的天堂。


今天從牡丹十三層老樹出發,走到澳底,含休息大約三個半小時。


在街上隨便找一家店吃午餐,點了什錦炒麵、蚵仔湯、炒底瓜葉,總共230元。


新北市的公車班次真是有夠少,吃完午餐後,想搭公車到福隆或貢寮火車站,查了老半天,公車不是沒有營運,就是末班車已離站。打55688想搭計程車也叫不到車,最後決定步輪走往貢寮車站。


心想既然都要用走的,那就順道去探訪一下吳沙公墓唄。




吳沙,福建漳埔人生,生於1731年。43歲那年,因生活困難,吳沙由福建省渡海到台灣,一開始位於基隆一帶當差,後居住於三貂社(及今澳底一帶)與噶瑪蘭(今宜蘭)的交界。

居住三貂社的期間,吳沙了解到噶瑪蘭一帶雖然荒涼,但是土地肥沃,經過反覆考慮之後,吳沙決定在那裏從事番割行業,及買布、鹽、糖等等賣給平埔族人,並換取山產等等東西在賣給漢人。

吳沙深得當地平埔族和漢人的信賴與敬重。 他把來自泉州、漳州以及廣東的大陸同胞200多人組織起來,開始進行開墾,過程中,吳沙訂立公約,不得侵佔原住民的土地。


1796年9月,吳沙他們墾殖了噶瑪蘭附近的烏雲港南邊地方,把它取名為頭圍(即今稱頭城),後因噶瑪蘭人發現,全力反攻,雙方死傷慘重,吳沙便退回三貂社。 

隨著時間的改變,吳沙年紀也大了,又染上了疾病,行動日感不便。直到嘉慶三年逝世,臨終時囑意後代將其安葬於澳底,因為澳底正是他當年率眾開蘭的啟程處。


走往貢寮的路上,會經過澳底仁和宮


沿著北部濱海公路走往貢寮的方向。





經過貢寮新社橋,橋下是美麗的雙溪,看見一群人正在進行水上活動。

除了山嶺,雙溪區境內擁有豐沛的河溪水系,更是雙溪河及北勢溪的發源地。因牡丹溪平林溪主流於雙溪里渡船頭匯流而成雙溪河,再東經貢寮福隆出太平洋,故古早時候,在匯流點的人們稱之「頂雙溪」。

雙溪區全區總面積146.25平方公里,南北狹長,境內以河川流域概分南北二部份,即北境的雙溪河流域及南境的北勢溪流域。而雙溪河在當地人亦稱雙溪川,牡丹溪源出於三貂里武丹坑,由東北側經貢寮區福隆流入太平洋,總計流長約27公里,流域面積146.25平方公里,坡降平均每公里為14.8公尺,屬於短促且平坦的河流,最低點不足50公尺。

因雙溪河流域海拔較低,形成沖積平原,開發較早,等於是當地的精華區。雙溪區共12個里,其中就有11里位在雙溪河流域,而且每一個里都有河川經過,所以聚落大多分佈在河谷上,近年來全區實施封溪護魚,成果豐碩,也成為當地觀光休閒特色(整理自雙溪鄉志、雙溪區公所及新北市農業局網站)








經過新北市貢寮國小




下午4點抵達貢寮火車站,是一個無人看管的車站。回牡丹的區間車是下午4點17分,時間上剛剛好。





在1B月台搭乘下午4點17分的區間車返回牡丹。


區間車緩緩駛入月台


下午4點半抵達牡丹火車站。


牡丹車站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牡丹里,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的鐵路車站。早期被稱「武丹坑驛」,於1924年才遷到現址。當初為了降緩火車行駛坡度,牡丹車站內規劃了一個呈120度的大彎道,為了降緩火車行駛坡度。喜好拍照的攝影迷決不能錯過的車頭尾互望的景象,也是鐵道迷必訪車站!


在牡丹車站外逗留的小黑貓,上次從侯硐走金字碑古道來牡丹也有遇到牠。



福壽橋前右側的石階走上去是「石笋古道」的登山口,下回有機會來去走看看。



清澈的牡丹溪



牡丹橋



沿著牡丹溪畔步行,午後非常安靜,清晰可聽見潺潺流水的聲音。


新北市牡丹國小






因為時間還早,於是在三貂親水公園的溪畔休息了一會兒。下午5點15分返回停車處,取車回家。今天的行程,從牡丹走到澳底,吃個午飯後,繼續走到貢寮,然後他火車返回牡丹,總行程大約用了6小時45分。



熱門文章

Nov 2024【陽明山溫泉】老字號「馬槽花藝村」的溫泉管線已恢復|在木造山景湯屋享受半露天硫磺溫泉

Jan 2025【日本東北】溫泉三昧之旅① 在大雪飄落的雪國,追尋秘湯之宿與極上美食(秋田~探訪有日本溫泉界頂點之稱的秘湯乳頭溫泉鄉)

【2025.1.17 更新】有關 AI Agent、Gemini 2.0 與 Multimodal Live API 的一些隨想和實作

Jan 2025【苗栗泰安】泰安警光山莊泡湯&彰化CP值極高的日本料理|沐藏料理所X海龍王|彰化板前料理 ♨️🍁🥢🍲

Jan 2025【台北士林】尋訪遺落在山谷間的綠色階梯(大崎頭步道、清風亭、鵝尾山輕健行)

Feb, 2024【台中西區】桃太郎日本料理|隱身巷弄裡的39年老字號無菜單料理|食材新鮮、自然美味

Dec 2024【台中大甲】輕鬆好走的小百岳路線|鐵砧山步道|賞台灣12景之鐵砧晚霞|隱藏版三角點|森森燒肉

Dec, 2024【新北金山】年末也要去泡湯|奇峰石溫泉山莊|用餐就送來自陽明山原湯的溫泉入浴券

Jan 2025【日本東北】溫泉三昧之旅② 在大雪飄落的雪國,追尋秘湯之宿與極上美食(仙台~品嚐極上米澤牛&奧羽的藥湯-鎌先溫泉)

【美國加州】此生必去超美風景!加州一號公路自駕遊~Half Moon Bay、17 Mile Drive、Bixby Greek Bridge、Big Sur、McWay Falls、Elephant Seal Rookery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